云端看展 | 黑龙江省博物馆线上系列展览
时间:2021-03-24 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编者按
庚子鼠年,匆匆尾声,极不平凡,却又写就刚劲风骨;
辛丑牛年,款款而来,初心如磐,必将再谱中华壮歌。
2020年,在全省人民抗击疫情的时时刻刻,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肩负起文化和旅游工作使命任务,秉承抗疫精神,汲取文化力量,刻画了龙江儿女感天动地的战疫丰碑。
2021年,黑龙江文旅人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于奋斗中辞别旧岁,于进取中迎接新春,开辟了“云演、云展、云游”专栏,利用“云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该专栏陆续推出众多反映时代新气象、汇聚人民新创造、彰显龙江新作为的精品力作、优秀文化、大美景观,陪伴全省人民群众在安乐祥和中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在砥砺前行中再现龙江文旅人的声音和行动、作用与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黑龙江俄侨文化文物展
为贯彻落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组织开展“云演””云展““云游”的通知精神,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志愿服务关爱方面的作用,黑龙江省博物馆运筹运用传统方法与数字技术,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积极尝试文物事业改革创新和数字互联工作,开创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新气象。黑龙江省博物馆精心制作黑龙江俄侨文化文物展全景展览,邀您云游龙博,足不出户看展览。
“黑龙江俄侨文化文物展”是黑龙江省博物馆重要的基本陈列之一。其内容反映了20世纪初,哈尔滨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哈尔滨,乃至黑龙江地区多元的移民文化和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展览位于黑龙江省博物馆一层展区,即莫斯科商场旧址内。展厅面积为750平方米, 布展设计以现有建筑结构为基础,在老建筑里办新展览、讲老故事,充分贯彻“一以贯之”的理念,利用其空间布局特点,以中东铁路为线索,以串联形式依次展示“哈埠初成”“商场峥嵘”“尊师重教”“凝固华彩”“科研曙光”“百花齐放”“纸媒风云”以及“日常生活”八个单元,共展出400余件珍贵藏品,无论展览大纲的撰写还是展品的选择,均经过积极调研、细致推敲和专家论证,可谓精品之作。从设计上看,展览依托老建筑,积极提炼文化符号,运用灯光、音乐、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将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和谐统一,为观者呈现了一个特点鲜明、主题明确、内容翔实的专题展览。从设施和环境上看,展厅内具有达标的安全技术防范设备和防止展品遭受自然损害的设施。而在推出展览的同时,黑龙江省博物馆还积极发挥教育职能,组织开展面向不同人群的专题讲座活动。此外,一些设计精致、特色鲜明,极具俄侨文化魅力的文化创意产品也已亮相。
自展览推出后,社会反响热烈。展览不仅让历史文物“活”了起来,更让每一位来访者可以穿梭在历史长廊中,感知哈尔滨这一年轻又富有异国风情的城市历史记忆。
该展览荣获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历史机缘和情感纽带把哈尔滨与20世纪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外国侨民紧密联结在一起。在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岁月中,哈尔滨倾情演绎出海纳百川的气概和多元文化的精彩,留下了灰色与绚烂并存的记忆。
相信我,利用VR设备,打开陀螺仪,您可以尽享沉浸式漫游体验!
唐代渤海天门军之印
让历史文物资源活起来,让文化网络空间亮起来,让民族精神内核传下去,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大事。疫情下,文博系统担当作为,运筹运用传统方法与数字技术,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积极尝试文物事业改革创新和数字互联工作,开创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新气象。
2021年,为贯彻落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组织开展“云演””云展““云游”的通知精神,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志愿服务关爱方面的作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幕“云展览”,助力疫情防控,带您逛展过春节!
天门军之印是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出土于宁安县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该印为青铜质,铜片镶成,印钮扁平,中穿一圆孔,呈桥状。印面略呈正方形,印文为汉字篆刻“天门军之印”;印背楷书:“天门军之印”,印文笔画细挺有力,圆润活泼。印文凸起,笔画之间形成0.9厘米的沟槽。
天门军印出自上京皇城内,可作为研究渤海国设有与唐朝中央禁军类似的军事组织的重要线索。这枚印与唐朝官印一样,用汉文篆字入印,是渤海国使用汉字的又一重要例证。而且它也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一方渤海国印,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金牛转乾坤 文物送祝福——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精品线上展览”以黑龙江省博物馆文物资源数据库为基础,精心组织、整合、编辑相关信息,带您“眼见”、“耳听”、“把玩”承载历史记忆的沧海遗珍。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起航。新的一年,祝祖国繁荣昌盛!祝您家和万事兴!
珍禽瑞兽葡萄镜
公元七世纪末——十世纪初,在我国东北地区及朝鲜北部、俄罗斯滨海地区,曾出现过一个强大的、由唐王朝册封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其与中原内地的频繁交往深受中原盛唐封建文化的影响,典章制度仿自唐朝,衣食住行皆有汉风。瑞兽葡萄镜是唐代负有盛名的镜种,在黑龙江省境内也有类似的文物出土。
这件珍禽瑞兽葡萄镜出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温春乡敖东遗址。圆形,铜质,兽钮。直径10厘米,镜缘厚1.7厘米,年代为唐渤海时期(公元698年—926年)。镜缘凸起并饰有纹饰,镜背主题纹饰系浮雕而成,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有四只瑞兽同向排列,追逐嬉戏,瑞兽之间为葡萄蔓枝叶实,另有一瑞兽为工匠对镜钮的巧妙造型,毫无违和感的融进纹饰之中;外区以葡萄蔓枝叶实为主,还间以珍禽环绕。
瑞兽葡萄镜是唐代最著名的镜种,又名海兽葡萄镜、海马葡萄镜、葡萄天马镜、葡萄鸾兽镜等,主要流行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其形制主要为圆形,少量呈方形、菱花形,镜背纹饰系高浮雕,主题图案以葡萄和瑞兽组成,分内外两区,内区主要为数只瑞兽相互追逐嬉戏,外区主要为飞舞的蜂蝶、鸾鸟等,内外区布以葡萄蔓枝叶实。此外,铜镜还饰有孔雀、蜻蜓、燕雀及其他辅助纹饰。
在唐代铜镜中,瑞兽葡萄镜是数量最多的一种,在古代铜镜中是佼佼者,其造型之优美,纹样之繁杂,文化内涵之丰富,均在中国铜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瑞兽葡萄镜已经传播至海外众多地方,为传播中华文明和承载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原文链接:http://wlt.hlj.gov.cn/home/detail/id/304743/type/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