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赏花正当时 怀柔文旅入佳境 怀柔区2021年“清明”假日文化和旅游工作总结
时间:2021-04-06 来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佚名
随着气温回暖,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国内低风险地区凭绿码自由通行、疫苗接种加速推广等利好因素,积压已久的旅游热情和春季赏花踏青需求纷纷被“点燃”,补偿式返乡、出游成为强劲动力,今年清明假日旅游形势远好于去年,出游人次和收入逐步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步伐正在加快。区文化和旅游局结合市民和游客休闲度假需求,深挖特色资源,丰富产品供给,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奏响怀柔文旅“春之声”。
一、基本情况
(一)旅游接待情况
4月3日至5日,全区累计接待游客37.26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清明同期的90%;累计实现收入5924.26万元,恢复到2019年清明同期的86.97%。其中,纳入监测的14家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5万人次,累计实现收入964.58万元;星级饭店及大型住宿业累计接待旅客0.28万人次,累计实现收入359.06万元;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户)累计接待游客20.48万人次,累计营业收入4600.62万元。
(二)执法检查情况
4月3日至5日,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公安分局、消防救援支队、交通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城管执法局共出动各类执法检查人员542人次,执法检查车辆149台次,检查企业476家次。其中,检查旅游景区15家次(含5A级景区3家次、4A级景区12家次)、宾馆饭店2家次、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5家次、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户)9户次、文物场所7家次。
全区未发生旅游安全责任事故。
二、主要特点
(一)踏青赏花需求旺盛
清明假日,走出家门、亲近自然、踏青赏花、放松身心等休闲需求是大众的呼声,周边游、短途游仍是主力,家庭游成为主要出游形式,绿水青山、名胜古迹等相关的景区位居出游人次前列。假日期间,自然山水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占纳入监测的14家旅游景区累计接待人次的九成以上。慕田峪景区,怒放的山桃花装扮着冷峻的长城妖娆多姿;雁栖湖景区,西山栈道恢复对外开放,8公里登山步道看山花烂漫、赏雁栖湖全貌,同时,开设了萌宠体验区,羊驼、小矮驴、小鹿等成了园区“特派导游”;红螺寺景区,打造“红螺赏花季”,千年古刹、祈福赏花,漫山的高山杜鹃、连翘花以及寺院内外的玉兰等花卉相继进入最佳观赏期;青龙峡景区,山桃花、杏花含苞待放,乘船游览青龙湖,感受鲜花吐蕊溢清香;黄花城水长城景区,开通水长城·慕巴士直通车,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推出乘船游长城、亲子露营划船等旅游项目;响水湖景区,开展“2021第五届北京长城山花节”,春日踏青登长城;鹿世界景区,七彩滑道、托马斯小火车成为打卡项目,萌宠乐园和自由活动的驯鹿,可以让游客近距离体验喂食乐趣。
(二)红色旅游热度攀升
拥有丰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目的地、景区关注度明显上升,热门的红色旅游景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区文化和旅游局以“缅怀·踏青”为主题,推出“长城传承红色之旅”“踏春赏花红色之旅”“亲子体验红色之旅”“文化科技红色之旅”“革命旧址红色之旅”5条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以庄重、责任和充满仪式感的方式,祭奠先人、缅怀先烈,到大自然中踏青郊游。雁栖湖景区,打造“新时期党员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推出复兴之路、红色家书、一带一路等7条“红色旅游+体验式教育”课程,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地标。铁军纪念园(九公山纪念林)、老爷车博物馆等红色旅游景区(点)也纷纷开门迎客,让游客重温历史、致敬英雄、寄托哀思。假日期间,全区已开业的红色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实现收入300余万元。
(三)高端产品备受青睐
在重视安全与品质享受的前提下,卫生、安全、私密、特色成为游客出行关注的重点,同时,利用住宿亲近大自然的游客明显增多,尤其是地处风景秀丽的雁栖湖周边的高档度假酒店预订依旧火热,中建雁栖湖景酒店、雁栖岛酒店等大型住宿业既是住宿地,也成为了旅行目的地。假日前2天,全区3家大型住宿业日均出租率达83.39%,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深受游客追捧。
(四)民宿内涵显著提升
截止目前,全区已发展精品民宿378家,清明期间开业356家,占比94.18%,假期日均客房入住率达到90%以上,渤海镇、九渡河镇、怀北镇等区域的精品民宿假期预订提前一周售罄、入住率高达100%。同时,精品民宿文化内涵和深度体验项目的挖掘也在不断丰富,更多的民宿主结合自身特色和游客喜好纷纷推出了品茶、焚香、插花、古琴等穿越式体验和采摘、烹饪等民俗式体验项目,深受年轻游客喜爱。比如,明明山居,在茶道、插花、国画、闻香等体验活动的基础上,清明假期推出了特色禅修项目,打造心灵净化之旅;岑舍,以免费阅读为主体,清明假期推出了与传统节日文化相结合的英文亲子教育课堂;节气山房,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或节气,制作香牌、紫砂杯或紫砂香插,体验书房文化、汉服拍摄、植物科普等不同活动,清明假期还推动了赏山花、采野菜、做美食系列活动。
(五)文旅融合特色明显
假日期间,我区共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35项、39场,参与市民群众约5.23万人次。其中包括《碧血丹心铸丰碑——清明节缅怀革命先辈》图文展、《让人生更美好——清明节哲思》线上展览等。与此同时,各镇乡(街道)也分别组织开展了清明朗诵、清明祭扫、爱国教育等内容丰富的节庆活动。各景区纷纷推出特色文化活动,圣泉山景区开展民族风情文化节,打造了“五彩风车花伞、直观佤族演艺、体验傣族风情、息戏孔雀园中、雅品文玩古画、恋圣泉山美景”等体验项目;生存岛景区推出森林氧吧、科普之旅、水上乐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等活动板块;幽谷神潭景区,近万平米的民俗文化艺术石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寻幽探险、休闲度假。
(六)文旅市场安全有序
为确保清明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繁荣、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准安排,按照“科学、精准、有效”防控要求,制定《2021年清明期间疫防控和文化旅游服务保障工作方案》,按照最大承载量的75%限流开放,以“八组一办”机制和10项具体措施推进假日期间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旅游行业、文化市场、文物市场有重点的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景区明确专人、定点盯守,为来怀游客营造了健康、欢乐、祥和、安全的节日氛围。
原文链接:http://whlyj.beijing.gov.cn/zwgk/xwzx/hycz/202104/t20210406_234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