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文化动态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民俗文化 > 正文

《四川省非遗工坊管理办法》相关政策解读

时间:2022-05-20  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2017年以来,文旅部、国家扶贫开发局连续两次发文,在全国开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工作。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精准扶贫、文化扶贫的新路径。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出台《关于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办非遗发〔2021〕221号),提出在助力精准脱贫工作基础上,继续推动非遗工坊(原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为贯彻落实文旅部等三部局文件要求,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制定下发《四川省非遗工坊管理办法》,将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办法》共十二条内容,主要包括制定目的、非遗工坊的认定范围和条件、认定部门和程序、非遗工坊职责和管理措施、组织保障和激励政策、其他等六部分构成。

  一、非遗工坊的概念

  本办法所指非遗工坊,是在四川境内,依托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设立的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

  二、非遗工坊认定条件

  非遗工坊的认定须符合六个条件:

  (一)具备能够开展生产的场地、水电暖、工具设备等条件;

  (二)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数量较多,成效较好;

  (三)管理规范,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社会信誉良好,无违法违纪行为;

  (四)在帮扶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方面有工作规划、配套制度、落实举措;

  (五)积极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就业帮扶预期效果较好;

  (六)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展示销售非遗工坊产品。

  其中,吸纳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数量较多,是认定为非遗工坊的重要条件。

  三、非遗工坊的申报认定程序

  (一)申请。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的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自愿申报,填写申报材料,并提供相关材料,向所在县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提出认定申请;

  申报非遗工坊,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非遗工坊名称、地址、非遗项目名称、非遗项目等级、非遗项目类型、非遗传承人、主营业务、场地和设备等相关基础资料;

  2.非遗工坊已吸纳就业人数(附:吸纳就业劳动力花名册);

  3.非遗工坊经营情况统计;

  4.其他相关资料。

  (二)审核。县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会同本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乡村振兴部门对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的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进行实地调查核实、评审认定;

  (三)公示。经评审合格的非遗项目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由县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四)确认。经公示无异议的非遗工坊,由县级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本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乡村振兴部门予以确认,授予“非遗工坊”牌匾,省、市主管部门定期统计情况。

  四、非遗工坊职责

  (一)非遗工坊须以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为工作重心,利用传统手工艺开展生产;

  (二)非遗工坊须以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为重点,吸纳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三)支持非遗工坊吸纳残疾人就业。

  (四)经认定的非遗工坊须每年向县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确认或更新登记信息,连续两年未确认登记信息的非遗工坊,自动取消非遗工坊资格。

  五、非遗工坊管理措施

  非遗工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乡村振兴部门予以撤销命名,收回牌匾,予以公布,并自撤销命名之日起3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一)采取弄虚作假、谎报等不正当手段骗取设立非遗工坊的;

  (二)创作生产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侵害公众权益、侵犯知识产权并造成一定后果的;

  (三)工坊主要负责人有违法违纪行为的;

  (四)一年以上不开展非遗工坊工作的;

  (五)非法挪用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的;

  (六)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

  (七)其他应当取消非遗工坊的行为。

  六、非遗工坊建设扶持政策

  经认定的非遗工坊,符合下列条件,可以按要求程序,向县级相关部门申请享受以下政策:

  (一)非遗工坊经培育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的,给予每个一次性奖补20万元。

  (二)非遗工坊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的,享受就业帮扶车间优惠扶持政策;认定为就业帮扶基地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符合条件的推选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非遗研学基地。

  (三)注册为企业的非遗工坊,符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规定的,可给予不超过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对还款积极,带动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成效好的,可继续提供贷款和贴息。

  (四)属脱贫人口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首次创办非遗工坊,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场地。自工商登记注册为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1万元。

  (五)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中面向非遗工坊带头人开设专门培训班。

  (六)鼓励“非遗工坊”积极参加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和农民工技能大赛,鼓励优秀非遗工坊带头人评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乡村工匠;

  (七)非遗工坊录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

  (八)鼓励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院校开展非遗工坊帮扶行动,帮助工坊解决工艺难题,改善产品设计,拓展非遗工坊产品销售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非遗工坊升级为传统工艺工作站。

  (九)建立非遗工坊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将目录产品纳入文化消费范围,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将符合条件的目录产品列入消费帮扶范畴。

  (十)在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等重要展会活动中设置专门展示展销平台,为目录产品与各类企业对接,实现订单交易创造条件。

  (十一)鼓励非遗工坊合理运用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地理标志等多种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非遗工坊知名品牌。

  (十二)鼓励在A级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场所,为非遗工坊进景区、进街区等搭建制作体验和销售平台提供便利。

  以上十二条政策,第一、二、三、四条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落实,第五条由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落实,第六条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同落实,第七条由乡村振兴部门负责落实,第八、九、十、十一、十二条由文化和旅游部门负责落实。

  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的非遗工坊,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税费减免政策。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hyjd/2022/5/20/d6896eaded304308a8ae18ba1ec72fed.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化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万事通达文化传播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