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匠心精神——省图书馆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
时间:2022-06-14 来源: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少年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2021年起,青海省图书馆联合青海省非遗保护中心连续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双线模式,为青少年零距离感受我省“非遗”独特文化魅力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青海省图书馆以“非遗进校园”为主要活动形式,面向西宁市周边学校,将蕴含我省特有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的非遗文化带进课堂。
化隆宗喀白日光唐卡
2021年4月,青海省图书馆联合青海省非遗保护中心开展首场“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化隆宗喀白日光唐卡”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更登才让,走进黄河路小学,为60余名师生讲授了一场特殊的非遗传承课。通过现场绘制唐卡,让孩子们走进并了解了唐卡文化,同时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唐卡艺术的兴趣。
湟中堆绣
2021年10月,青海省图书馆联合青海省非遗保护中心,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湟中堆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应菊老师为文汇小学65名师生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课——湟中堆绣。乔老师通过现场讲解、堆绣制作体验的授课形式,提高了少年儿童热爱非遗、保护非遗的意识,培养了少年儿童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储备了新生力量。
河湟剪纸
2021年12月,青海省图书馆联合青海省非遗保护中心邀请青海河湟剪纸艺术传承人王凤英老师,走进西宁市南川东路第二小学,为60余名师生开展“非遗进校园——河湟剪纸”主题活动。老师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将孩子们带入了神奇的河湟剪纸世界。同学们在动手剪纸的过程中体会了工匠精神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省图书馆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线上延伸活动——“我是非遗小传人”,通过推广我省“九曲黄河灯俗”“河湟剪纸”“河湟皮影戏”等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留言、竞猜、问答等互动形式,吸引了近千人参与其中。
下一步,青海省图书馆将继续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鼓励青少年通过讲好青海非遗故事,提升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力、传播力与文化自信,推动青少年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生力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得到更加有效地传承和弘扬。
原文链接:http://whlyt.qinghai.gov.cn/tsdt/162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