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时间:2022-12-31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作者:佚名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今年以来,宿州市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品德,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开展实践活动 发挥教育基地作用
今年以来,宿州市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搭建各类实践平台,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帮助未成年人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
日前,在埇桥区桃园中心校少年宫内,下课铃声一响就热闹起来:腰鼓室内,学生们挥动鼓槌,舞动彩绸;美术室内,同学们或工笔细描,或挥笔速写,描绘缤纷世界……
据悉,桃园中心校少年宫是全市106所乡村少年宫之一。今年宿州市各校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组织开展“童心向党”、非遗文化传承等益智教育活动110多场。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是宿州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磬云路校区校园之声广播站经常播放的一首红歌。该校在音乐课上教学生唱红歌,在课后播放红歌,让同学们在歌声中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抒发爱党爱国之情。该校还成立影视欣赏社团,每周五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段播放爱国、励志、感恩等题材影片,要求学生每观看完一部影片后,简要叙述影片的故事情节或写出观看影片的心得体会。此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坚强勇敢、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全市不少学校依托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团队活动、道德讲堂等载体,举办“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大力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宿州市雪枫小学教育集团充分发挥红色名校优势,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先后开展了“进展室,学习雪枫事迹”“队会课,传承红色基因”“讲故事,弘扬雪枫精神”“观影片,走进峥嵘岁月”“祭英烈,缅怀先辈伟绩”“温誓言,不负历史重托”等系列活动,凝聚成新时代“博雅如枫”的校训,形成了“学雪枫精神,做儒雅之人”的校园文化,激励同学们勇往直前,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年宿州市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对2所“全国文明校园”、20所“安徽省文明校园”、177所“宿州市文明校园”动态管理,推荐22所学校申报第二届安徽省文明校园。评选表彰了20名第五届“宿州市新时代好少年”、100名首届“宿州百名好少年”。依托5家省级、13家市级及县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4个博物馆、2个美术馆等“校外课堂”,常态化开展参观实践活动。实施劳动促进行动,编印《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推送2300余个劳动教育微视频,丰富劳动实践课程。培育34所劳动教育实验学校、12个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实现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县区全覆盖。指导638所学校开展“五个一”劳动实践,共有31万余名学生参与,其中有3件劳动教育作品入选国家教育课程资源库。
办好思政课 发挥主渠道作用
今年以来,市教体局理清工作思路,循序渐进,采取“三个打破”模式,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打破学段界限。发挥学校思政教研组、年级组的作用,不同学段集体备课,上传下联,启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意在突出立德树人的同向性和同质性,注重课程目标的年段适应性和学段连续性,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快速破题、协同攻关,打破思政课的学段壁垒,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宿州市发挥3个“宿州思政名师工作室”的作用,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沟通协作、联动共建形成整体合力,共同研磨一批政治有硬度、思想有高度、理论有深度、历史有厚度、案例有信度、情感有温度、表达有力度的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金课”。
打破学科界限。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内容,探究适时、适境、适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以思政课为主导,语文、历史课为骨干学科,并关联其他学科,补充“大思政”学科思政资源,建立了资源丰富的课程思政基地。近日,在砀城第一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播放并讲解科普视频,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在该校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则通过各类音乐欣赏,陶冶学生美好心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思政教育不再是德育课教师的专属,所有课程的知识体系都体现思政德育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全体教师都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据该校德育处主任阚亚玲介绍,目前,该校已初步形成“德育一体化”“课程德育化”的新模式。
打破学校界限。宿州市成立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家指导组,组建全市思政课改革创新联合体,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课题研究、讲座交流、集体备课、听课观摩等活动。全市积极开展“皖若春风”思政示范活动。11月16日,在砀山县教育局组织下,砀山中学(高中)、砀山五中(初中)、砀城第一小学3所学校各选派一名思政课教师在砀山五中同上一堂课。此次示范课采用的是无生上课的方式进行。三节示范课之后,来自全市思政教育基地的三位名师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点评。大家一致认为,这三节课既有共性,又有特色,虽是无生上课,但无“生”之处胜有“声”,让我们看到了一堂堂“走心”又“走新”的思政课,对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努力办好思政课,让我们的思政课堂政治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知识上有广度、情怀上有温度,真正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市教体局思政课教研员汪敬贤表示。
关爱心理健康 发挥良师益友作用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心理健康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宿州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敞开心灵,拥抱阳光,做一名开朗快乐的青少年。
抓队伍建设,培养培育专兼职心理教师。宿州市现有专职心理教师56人,兼职心理教师1631人。市教体局计划三年内再培养出50名专家型心理教师、200名骨干型心理教师、1000名授课型心理教师,以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和危机干预指导能力。2022年,埇桥区明确了230名教师负责心理教育工作,砀山县明确9名教师负责心理教育工作,灵璧县招聘5名心理专业教师。10月10日至14日,宿州市对全市1200多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了主题为“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的在线培训。
做好测评和建档。市教体局与阿里合作搭建“校园心理数智化治理云平台”,今年5月至6月,对宿州二中高一、高二年级,宿城一初中校本部和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银河四路校区七、八年级8210名学生及市直幼儿园103名教师进行心理测评(抽测),在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后开展第二轮、三轮筛查,督促学校开展测评后的针对性辅导活动。10月20日,通过平台开始对全市中小学生(四年级及以上)和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工作,进一步完善“一生一档”。通过学生自评—家长测评(选择性)—班主任快筛—心理教师筛查,家、校联动,家长、心理教师联手,促进家校共育、医教合作、家校医协同联动,共同做好测评及测评后学生的心理辅导、疏导工作,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及快速处理反应机制。测评期间,通过线上线下视频同步方式,分县区开展5场班主任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评估及危机干预专项培训,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和区域危机干预指导能力。
加强服务和拓展。今年以来,宿州市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辅导站接听热线电话103人次,个辅148人次、团辅42场。举办春季开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第四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5.25心理健康节—心理健康进校园等活动,并邀请南京、合肥、上海等地专家开展心理专题讲座。做好特殊时期及重要时间节点心理服务,并及时对灵璧渔沟中学、砀山四中、城南一中等校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利用市教体局微信公众号和钉钉平台,推送心理抗疫微视频20期、中高考心理辅导微视频6期。开展师生、家长线上心理专题直播课6场,点播量逾27万人次;推出线下心理辅导课15场,共2975人次参与学习。联合市广播电视台、宿州学院等单位开展“亲子沙盘”“家长课堂”“大学生公益课堂”等社会实践活动26场,有效地推动了心理教育活动及课程常态化开展。(屈海波 特约通讯员:高继周)
原文链接:http://jyt.ah.gov.cn/xwzx/jcjy/406237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