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文化动态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民俗文化 > 正文

展览与沉浸式演出融合四川人艺老中青艺术家共同回顾时代记忆

时间:2023-11-05  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活动现场

  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我是《抓壮丁》的王保长”“我是《一个木工》的黄健明” “我是《草房子》的阿恕”……11月1日下午,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院史展览暨沉浸式演出在文殊坊妙剧场举行,来自文化界、演艺界的嘉宾,以及陪伴四川人艺一同成长的观众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一个时代的记忆,见证剧院70年来的风雨历程。

  活动回溯了四川人艺的发展历史,并为赵锭环、邓平、周本婉等27位老艺术家颁发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光荣从艺70年”称号。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均,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四川人艺艺委会特聘专家、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剧作家欧阳逸冰,重庆市话剧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杨昌喜等嘉宾通过线上线下为四川人艺70周年送上暖心寄语。

  

  活动现场

  四个沉浸式演出空间

  捕捉戏剧历史的吉光片羽

  当天,在解说员姚东伯和老艺术家赵锭环的带领下,众位嘉宾、老艺术家、人艺剧迷粉丝等,一同观看院史展览暨沉浸式演出《五排八号》。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经典话剧《一个木工》片段演出,这部四川人艺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作品,曾在过去风靡一时,上演期间一票难求。

  展览与沉浸式演出融合交织。展厅内,1956、1978、1995、2023,四个年代的剧院故事穿插分布于展览的各个时期,在四个沉浸式演出空间展开,由四川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参与,特邀老艺术家加盟出演。观众们行走在剧场中,穿过视听融合的多媒体场景,走进呈现历史性瞬间的虚拟成像,仿佛回到一个个交织在时代记忆中的戏剧闪光瞬间。

  “从1921年到2023年,通过话剧作品、影像影音、剧照手稿、戏服道具等,展示了剧院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据悉,这是剧院首次对外展示发展史,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与观众们共同追忆经典的戏剧时光。

  

  

  活动现场

  老中青艺术家齐聚

  为戏剧艺术“出圈”蹚新路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原名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首批人民艺术剧院,也是西南地区戏剧的最高艺术殿堂,为四川文艺发展起到支柱作用。

  依托巴蜀文化资源,剧院先后创作演出《家》《雷雨》《一个木工》《克里姆林宫的钟声》《抓壮丁》等优秀剧目,为中国戏剧界贡献了孙滨、高群、杨次禹等知名艺术家。近年来创排的川话版《茶馆》《尘埃落定》《苏东坡》等优秀剧目,也在续写四川话剧新篇章。

  “四川人艺创立以来,我们先后创作演出了近400部优秀剧目,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鸿亮表示,站在建院70年的时间节点,四川人艺将围绕“出戏”和“出人”,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继续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巴蜀文化,大力发展川派文艺事业。

  据了解,“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院史展览·时代的记忆”将展出至11月6日,沉浸式演出《五排八号》将演出至11月4日,观众可以在文殊坊·山海剧场、妙剧场与四川人艺一同见证发展历程。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供图)


原文链接:http://wlt.sc.gov.cn/scwlt/hydt/2023/11/2/b990e60882294300b3c8145f392217a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化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万事通达文化传播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