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文化动态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文化动态 > 正文

反排苗族木鼓舞: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

时间:2024-08-13  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反排村村民跳起反排苗族木鼓舞。 受访者供图

  

  反排苗族木鼓舞简介:

  黔东南州台江县反排村村民皆为苗族。自古以来,反排苗族木鼓舞就在村里世代承袭,传说源于一对跟着鸟虫学会跳舞的兄妹。

  每逢丑年,十二年一次的祭鼓节到来,反排苗族木鼓舞便要大跳一场,与宰牛祭祀和盛大的节庆活动相配合。

  反排苗族木鼓舞依据木鼓的节奏而跳,与常规舞蹈律动有所不同,五体皆动,甩同边手,头、手、脚开合度大,摆动幅度宽,舞姿粗犷奔放,风格热烈豪迈。由“牛高抖”“牛扎厦”“厦地福”“高抖大”“扎厦耨”五个鼓点章节组成,采用递进的方式,表现了苗族人民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是苗族舞蹈的精华,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

  反排村至今仍保存着以反排苗族木鼓舞为主要文化特征的苗族文化生态圈。

  反排苗族木鼓舞是苗族祭鼓节重要的活动环节,是连接苗族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文化纽带。

  2006年,台江县申报的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万政文:

  将奔放畅达自信勇敢的精神传承下去

  8月,台江县反排村里的小学生已经放了暑假,学生们照旧在万政文的召集下学跳反排苗族木鼓舞。

  “整个舞蹈动作基本上是模仿虫、鸟、鱼、兽的动作,甩同边手、甩臀部、急转身等要配合得恰到好处,才能流畅自然。”反排苗族木鼓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万政文将自己几十年的舞蹈心得传授给村里的孩子。

  万政文要求孩子们将鼓点节奏烂熟于心。他说,跳木鼓舞,对鼓点的领悟很关键。鼓棒敲击鼓面、鼓身、鼓边以及鼓棒相击,都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跳舞就要先听懂这些声音,动作才能随鼓声组成的节奏变化。

  反排苗族木鼓舞潇洒刚劲,激越奔放,表现了苗族人民顽强的生命力。“要让年轻一代学习、传承舞中苗族祖先奔放、畅达、自信、勇敢的精神。”74岁的万政文每周坚持在反排小学上课,不时到台江中学、台江小学给孩子们讲述反排苗族木鼓舞的传说和苗族祖先迁徙的艰难历程,鼓励孩子们勤练舞蹈动作,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原文链接:https://whhly.guizhou.gov.cn/xwzx/wldt/202408/t20240812_853758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文化动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万事通达文化传播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联系电话:010-56232584 13391650821 010-53386791
监督电话:1303109928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